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集團要聞

中國電科“126”文化園入選中央企業第六批工業文化遺產
來源:新聞中心
發布時間:2021年08月04日 編輯:任皓巖

  近日,國務院國資委在京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(軍工行業)名錄,中國電科“126”文化園成功入選名錄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園前身為中國電科9所科研生產基地,是一個具有50多年歷史的軍工文化園區。園區建設始于國家大三線時期。為滿足國防建設需要,國家決定組建一個綜合性的應用磁學研究所,專門從事磁性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、開發、生產。“5·12”汶川地震后,中國電科9所將科研生產主體搬遷至綿陽市高新區,將舊址的工作區域進行騰退,對園區樹木進行保護,對建筑物和設備進行維修改造,開發建設成為“126”文化創意產業園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園,是我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見證。園區內具有年代感的蘇式建筑群,高大的樹木,廢棄不用的科研生產設備,都已成為幾代軍工人的共同時代記憶。作為上個世紀60年代的工業符號,我們可以從中追尋到最初的建設者們秉承磁學使命艱辛創業的足跡,探視到凝結了軍工央企人光榮和夢想的文明。整個園區仿佛一部生動而凝固的歷史,可以看作一座館藏豐富的“三線建設博物館”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園,是軍工文化的傳播陣地。老式的設備與紅色的科研大樓,在參天大樹的掩映下相得益彰。曾經用于科研生產的壓床、臥式燒結爐、真空熔煉爐、門式液壓機等設備經過維修后,成為園區的特色文化點綴。映入眼簾的文化墻、透露著神秘的防空洞,更彰顯了園區深厚的文化意蘊。中國第一代、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,中國第一款釔鐵石榴石微波鐵氧體單晶材料都誕生在這個園區。這些都是軍工央企人篳路藍縷開啟中國磁學大門的最好證明,是企業文化品牌價值再創造的活力源泉。

  

  “126”文化園,是一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。園區里面集聚了畫作展覽、攝影創作、手工陶藝、茶藝、讀書沙龍、音樂沙龍、親子體驗等文化產業,已經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集餐飲休閑、藝術交流為一體的文化園區,具有塑造城市標志的藝術價值。現代藝術與工業文明的交織,更是讓“126”文化園發展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,成為市民周末休閑、獲得藝術提升的網紅打卡地。在園區,市民可以在沉浸藝術欣賞的同時,充分感受三線建設歷史的厚重感,在潤物無聲中加深對軍工文化的認同。

  在未來,中國電科將繼續融合內力、打造平臺,發揮軍工央企特色資源優勢,講好電科故事,用力用心用情展現軍工央企風采,不斷提升軍工文化傳播能力,讓軍工文化綿延流淌、浸潤人心。

打印 關閉
分享到:
蝴蝶影院最新版_蝴蝶影院最新版下载_蝴蝶直播_蝴蝶直播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