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來源:文匯報

馮歆鵬至今記得,10多年前剛回張江工作的時候,一到晚上四周都是黑燈瞎火的,只有中芯國際的廠房依舊燈火通明;如今的張江早已今非昔比,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,有時連一個停車位都很難找。
發生巨變的何止是張江,馮歆鵬的人生也在這里不斷地改寫:在中芯國際從事設計兩年后,加入AMD一路升至芯片研發總監,再后來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在2016年創立了肇觀電子,自主研發設計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芯片。“肇是開始的意思,肇觀這個名字意味著‘開啟視覺’,”馮歆鵬用公司的名字訴說著自己在創新創業路上的雄心壯志。
目前,這家公司已經在4年內研發出5款高質量的芯片,每款芯片上都印著“NEXTVPU”。其中,3款N系列芯片專注于安防領域,可應用于家用安防、人臉人形檢測、交通工具檢測等,通過有效捕捉信息作出智能判斷;1款D系列芯片相當于機器人的“眼睛”,可讓各種體型的機器人從事焊接、搬運等精細服務;還有1款V系列芯片運用于車載領域,可讓駕駛變得更安全。按照馮歆鵬的說法,“從全世界范圍來看,這些芯片的性能、成本、功耗等各個方面都非常領先,而且正在量產。”
馮歆鵬告訴記者,人工智能就是我們教會機器學習的過程。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芯片性能利用率衡量標準就是:在運算圖片的時候,既要保證圖片的精度(準),又要保證運算的速度(快),是否又“快”又“準”。他以基于人臉識別技術做的智能門鎖應用場景為例,如果識別不準,門鎖會把家庭成員拒之門外,或者對陌生人敞開大門;如果識別不快,會讓人在門外等很久,體驗感變差。創辦肇觀的時候,他們就將芯片實際利用率作為優化標準,這個選擇現在看來無疑是正確的。
面向未來,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芯片可以為哪些行業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? 據馮歆鵬介紹,在智能安防領域,建設城市視頻監控系統是實現城市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基礎,是“平安城市”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成為“智慧城市”的重要載體。傳統的安防監控只能達到“看得見”的功能,而肇觀的芯片應用到智能安防領域,能夠讓攝像頭“看得清”“看得懂”,極大提高識別效率,把大量重復簡單的工作留給機器去解決。
在輔助駕駛領域,車艙內置攝像頭可以監測司機是否在駕駛過程中出現說話、打電話、打瞌睡等情況,不僅能提醒司機,也可以直接聯動到公安機關,提示交通事故風險。外置攝像頭可以識別馬路上的行人、標線、紅綠燈,需要非常及時準確的提示或直接幫助司機避障或制動,否則,慢了一秒,都會提升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。這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,“快”是考核計算機視覺AI芯片性能的關鍵指標。
在無人零售領域,傳統的自動售賣貨柜使用的是重力傳感器,對應的價格是根據每一件商品的重量來事先預設的。當顧客取走某一件商品的時候,系統會根據減少的重量,核算出相應的價格,再進行扣款。然而,從技術上,重力傳感器需要經常校準;從成本上,重力貨柜成本高昂。換一種技術,安裝了計算機視覺AI芯片的攝像頭,可以通過對商品外形的識別來扣款,成本大大降低,但是對識別精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如果物體識別算法在實際運行中有1%的精度下降,貨損率和運營成本就會大幅增加。這就意味著 “準”是考核計算機視覺AI芯片性能的關鍵指標。
“在這個新興的領域,大公司和小公司其實是在同一起跑線上。”馮歆鵬說,與大型公司相比,小公司更加靈活,決策鏈條更短,對于市場需求反應更快,試錯成本也更低。“我們希望能在自己的領域中,時不時給市場帶來驚喜。”
作者:唐瑋婕
編輯:徐晶卉
責任編輯:戎兵
*文匯獨家稿件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